博物馆照明
博物馆分类
自公元前三世纪缪斯神庙的创建,到现代博物馆的兴起;博物馆功能从专门的研究机构转变成以教育、
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公益性机构,并将以教育推广为重要目标,努力于社区民众的公共关系。
在展示的目标上除了介绍知识,并引发观众美感经验,进而认知真善美的生命真理。
随着社会文明的演变,博物馆的发展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,其一方面是对设计的一种无形衍生,另一方面
也是对建筑文化的一种相对传承;在设计与追求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中,除了对无形的文化的传承,
也渐渐地开始把有形的文化融入其中。为了更好地研究与利用,根据博物馆的定义、
范围及主要性质,我国对博物馆分为:历史类博物馆、
艺术类博物馆、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、综合类博物馆。
历史类博物馆
以历史的观点来展示藏品,按编年次序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提供实证和文献资料的博物馆;
艺术类博物馆
主要展示其藏品的艺术与美学价值的博物馆;
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
以分类、发展或生态的方法展示自然界,以立体的方法从宏观或微观方面展示科学成果;
综合类博物馆
综合展示自然、历史、艺术方面藏品的博物馆,通常为地区性的地志博物馆;
光之于博物馆
目之所及,源自于光;我们所能欣赏到的一切美好事物,都只因有光的渲染。
文物展示需要光的勾勒,因为光,是博物馆展陈的灵魂,是体会美好的源泉;但是,展品的保护需要尽量
避免与光的接触,光损伤一直是文物保护不得不面对的问题!光,在博物馆运用中永远存在于矛盾性,
越是历史悠久的艺术作品,对于馆藏和展出的条件要求也相对越高。为了保护那些珍贵且
不可再生的藏品,博物馆的温度、湿度都必须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。
如何运用更专业的灯光,在尽可能避免对文物损害的情况下完美烘托出文物的展示效果,
是我们每一个照明从业者的责任!
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建筑大师 安藤忠雄先生作品 《光之教堂》
展品照明要素
自然光 光之源头;
自然光是一种天然的优质光源,它能够还原出物体原本的色彩,
更能够带给人们舒适的视觉和心理感受。
就真实展现艺术性而言,全光谱的自然光有着人工光源无法比拟的,当光线进入博物馆内
产生了一种与大自然的联系,非常符合博物馆的气质。
但对于博物馆的照明设计来说,自然光是个很敏感的话题,自然光的辐射成分比较复杂。
它包含了红外,紫外等多种光谱,在设计中不得不忍痛舍弃,只能在公共休息区
中布置,并且需要增加减弱照度的柔光装置。
而今很多建筑设计中在考虑自然光的使用,就展品照明来说,需要寻找到一种平衡,
在最大限度地真实性与艺术性展示跟保护间做出一定的取舍。
当然,为了更好的利用自然光,一系列的照明装置也正在研发与突破,如红外滤镜、紫外滤镜
等针对自然光辐射的过滤配件;光感应智能控制灯光系统;
光照度恒定与弱化材料等。
光色 视觉映像;
适合的光色,才能焕发出产品应有的光彩;选择适宜的照明光色,对博物馆照明场景气氛的塑造
与展品色彩、材质本真的呈现显得尤为重要。展陈照明通常选用暖色温的光源
(2700K-3300K),但也有展品需要中性白光(3500k-4200K)
去点缀,如珠宝、陶瓷、书画艺术品等。
显色 还原本真;
光源的显色性直接影响着展品色调和饱和度的真实呈现,优异的显色性能才能更真实、更完整地将展品色彩
还原出来;同样地,高显色性的灯光才可以真实地呈现历史文物的原貌,将遗留的文明
真实地呈现给观赏者,产生身临其境之感,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。
选用高显色性光源(Ra>90) ,尤其是陈列绘画、彩色织物、多色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。
辨色要求不高的场所,可采用一般显色指数不低于8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。
在博物馆的展区照度普遍偏低的情况下,显色性尤其重要。
照度与光照时间 效果与保护;
《建筑照明标准 GB 50034 – 2013》 表5.3.8-3博物馆建筑陈列室展品照度标准值及年爆光量限值
爆光量越高对展品的损害越大,控制光照度,尤其是对光敏感度高的物品需要低照度照射,
同时需要控制展品的曝光时间。为陈列品选择适宜的照度才能取得良好的展示效果。
缺乏对展品保护考虑的照明灯光是不合理的,更是不合格的。因为照度过大
或爆光量过多而对展品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,是令人遗憾的
照明均匀度 优质观赏;
视觉适应水平与现场平均照度有关。展品上的照度分布不均匀,
甚至出现令人不舒服的暗区或光斑,都会影响观众的情绪。
然而,展品照明是越均匀越好吗?其实也不然,偶尔的对比差异更能突显出
必需品的立体感与层次感,在做雕塑照明与局部重点照明时
通常会运用强烈的对比来突显。
在我国《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》中,对照度均匀度提出了如下要求:
(1)对于平面展品,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应大于或等于0.8,但对于高度为
1.4m的平面展品,则要求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应大于或等于0.4。
(2)只有一般照明的陈列室,地面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.7。
模拟展板尺寸 1*1.5m,中心点距地面高 1.5m;展板照明均匀度达到 0.61,高于标准的 0.4.
亮度 视觉感光;
展陈照明应通过不同的亮度对比、明暗搭配、光影组合等形式来折射出文物独有的立体艺术效果,
利用光赋予文物生命的活力!在博物馆照明中,不同类别的陈列品因材质、色彩、背景
明暗等的不同其感光度也不相同,需要不同的光来烘托才能取得最佳展示效果。
如何在严格控制灯光照度值的情况下,获得良好的照明效果,同时为参观者营造舒适的视觉环境?
在进行照明设计时,针对展厅与展厅之间的亮度衔接、柜内与柜外之间
的亮度平衡,都需要慎重去对待!
眩光 展示光环境尺度;
眩光是博物馆照明重要考虑的元素之一,也是引起人们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在博物馆照明设计中,任何眩光现象都会影响观众对展品的细致观察,尽可能消除
观众视野内的各种眩光是博物馆照明设计必须做到的。
采取防眩设计的灯具可大大减少直接眩光的产生;选择恰当的光束角度,控制精准的投射方向,
设计正确的安装位置等都能够起到眩光的控制效果。精确的光学和照明设计
亦可以避免由亮度分配不均和控制失当产生对比眩光。